首頁
1
🚀 篩選
2
通知
3
策略
4
組合
5
持倉
部落格

技術指標入門:讓數字說話的投資工具 📈

輕鬆學會 20+ 種技術指標!從移動平均到複合指標,讓投資決策更有依據

A
AHA 智投團隊
作者
5 分鐘
1028
2025年8月20日
發布日期

技術指標入門:讓數字說話的投資工具 📈

嗨!還在為股票買賣時機苦惱嗎?技術指標就像是股市的「健康檢查報告」,幫我們看懂股票的各種「生命徵象」。別擔心那些複雜的公式,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,帶你認識這些超實用的投資工具!💡

📈 趨勢追蹤類指標:看懂股價走向

移動平均線家族 (SMA、EMA):股價的「成績單」

白話解釋: 想像你每天量體重,有時候 68kg,有時候 70kg,上上下下很煩人對吧?移動平均線就是幫你算「最近一週的平均體重」,這樣就能看出你真的是在變胖還是變瘦,而不會被某一天吃太多或拉肚子影響判斷。

股價也一樣,每天都在跳來跳去,移動平均線幫你看出「這支股票最近是真的在漲還是在跌」。

SMA (簡單移動平均):最老實的計算方式

白話解釋:就像算數學平均分數,20 天的股價全部加起來除以 20。

  • 🔍 實際例子

    • 台積電最近 20 天股價:600, 605, 598, 610, 615...
    • SMA 就是把這 20 個數字加起來除以 20 = 平均價位
    • 如果今天股價 630 > SMA 600,代表比平均價高,可能在上升趨勢
  • 🕐 何時使用

    • 新手入門:推薦從 20 日線開始
    • 長期投資:看 60 日、120 日線判斷大趨勢
    • 波段操作:關注股價是否站上/跌破均線
EMA (指數移動平均):更敏感的溫度計

白話解釋:就像智慧型溫度計,對最近的溫度變化反應更快。如果今天特別熱,EMA 會比 SMA 更快反映出來。

  • 🚀 實際例子

    • SMA:過去 20 天每天權重相同 (1/20 = 5%)
    • EMA:昨天權重 10%,前天 8%,大前天 6%...越遠越少
    • 所以股價突然大漲時,EMA 會比 SMA 更快「彎上去」
  • 🎯 何時使用

    • 短線交易:想快點發現轉折
    • 追蹤熱門股:科技股、生技股等變化快的
    • 配合其他指標:EMA 當快訊,SMA 當確認

經典信號

  • 🟢 金叉:短期線向上穿越長期線 → 可能是買點
  • 🔴 死叉:短期線向下跌破長期線 → 可能是賣點

MACD:移動平均的好夥伴

簡單說:MACD 就是兩條 EMA 的「相對位置」,幫我們看懂動能變化。

  • 📊 組成:快線(12日EMA)、慢線(26日EMA)、信號線(9日EMA)
  • 🔍 怎麼看
    • MACD 線在零軸上方 → 多頭趨勢
    • MACD 線在零軸下方 → 空頭趨勢
    • 柱狀圖擴大 → 動能增強

ADX:趨勢強度測量器

簡單說:ADX 不告訴你漲跌方向,但會告訴你「這個趨勢有多強」!

  • 📏 數值範圍:0-100
  • 💪 ADX > 25:趨勢強勁,適合順勢操作
  • 😴 ADX < 20:盤整狀態,趨勢不明顯

📊 動量震盪類指標:抓住買賣時機

RSI (相對強弱指標):股票的「健康手環」

生活比喻: 你知道運動手環會顯示心跳嗎?正常人心跳 60-100,超過 100 就是心跳過快(可能剛運動完),低於 60 可能是太累了或生病。RSI 就是股票的健康手環,告訴你這支股票現在是「很興奮」還是「很累」。

白話解釋: RSI 是 0-100 分的分數,就像學校成績:

  • 90 分以上 = 資優生(股價漲太多,可能要休息)

  • 10 分以下 = 待加強(股價跌太多,可能要反彈)

  • 50 分左右 = 普通學生(正常狀態)

  • 🌡️ 實際應用

    例:鴻海 RSI = 85(很高)
    → 股價最近漲很兇,買的人很多
    → 但可能「累了」,要小心回跌
    
    例:長榮 RSI = 25(很低)  
    → 股價最近跌很慘,賣的人很多
    → 但可能「跌過頭」,留意反彈
    
  • 🕐 何時使用

    • 買股票前:RSI > 80 先等等,可能買在高點
    • 賣股票前:RSI < 20 別急著殺,可能快反彈了
    • 觀察轉折:RSI 從 80 掉到 60,可能真的要跌了
    • 長期持股:用週線 RSI 看大趨勢不會被日常震盪干擾

🚨 實戰警訊

  • 背離現象:股價創新高 590 元,但 RSI 沒創新高 → 力道不足,小心假突破!
  • 連續超買:RSI 連續 5 天都 > 80 → 可能真的要大跌了
  • 鈍化現象:強勢股 RSI 會一直待在 70-80,這時候不要急著賣

KDJ (隨機指標):股價的「測速雷達」

生活比喻: 你開車的時候,看到測速照相機會提前踩煞車對吧?KDJ 就像股價的測速雷達,比 RSI 更早發現「這支股票要轉彎了」!

白話解釋: 想像 KDJ 是三個朋友在觀察股價:

  • K 線:急性子朋友,看到風吹草動就大叫

  • D 線:穩重朋友,要確認幾次才相信

  • J 線:神經質朋友,反應最激烈,常常過度反應

  • 🎮 實際例子

    聯發科走勢分析:
    第1天:K=20, D=25, J=10 → 三個都很低,超賣
    第3天:K=35, D=28, J=45 → K開始往上,J已經亂跳
    第5天:K=55, D=35, J=75 → K超越D了!黃金交叉!
    第7天:K=45, D=50, J=35 → K又跌破D,死亡交叉...
    
  • 🕐 何時使用

    • 搶反彈:KD都在20以下,等K線往上交叉D線
    • 逃頂部:KD都在80以上,K線往下交叉D線就跑
    • 短線進出:做當沖或幾天的波段最好用
    • 避開震盪:如果KD一直糾纏不清,表示在盤整,先不要進場

🎯 實戰技巧

  • 低檔黃金交叉:K、D都在30以下交叉 → 反彈力道強
  • 高檔死亡交叉:K、D都在70以上交叉 → 跌勢可能兇猛
  • J線警訊:J線跑到100以上或0以下,通常會快速拉回
  • 鈍化現象:強勢股KD會在80附近「黏住」,這時看J線變化

Williams %R:快速反轉指標

簡單說:Williams %R 就像 KDJ 的親戚,數值是反過來的(-100 到 0)。

  • ❄️ %R < -80:超賣,可能反彈
  • 🔥 %R > -20:超買,小心回檔

CCI (商品通道指數):突破專用

簡單說:CCI 專門找「異常」的價格行為,適合抓突破。

  • 📊 正常範圍:-100 到 +100
  • 🚀 CCI > +100:強勢突破,可能續漲
  • 💥 CCI < -100:弱勢跌破,可能續跌

🌊 波動率類指標:測量市場風險

HV (歷史波動率):股票的「心電圖機」

生活比喻: 你去醫院做健康檢查,醫生會看你的心電圖。如果波動很大,表示心臟可能有問題;如果太平穩,也要檢查是不是心跳太慢。股票的HV就像心電圖,告訴你這支股票最近「心跳」正不正常。

白話解釋: HV就是統計股價「跳動幅度」的指標,用百分比表示:

  • HV = 20% → 這支股票一年大概會上下波動 20%(很穩定)

  • HV = 50% → 這支股票一年可能會上下波動 50%(很刺激)

  • 🏥 實際例子

    台積電 HV = 25%(相對穩定)
    → 股價從 600 到 750,波動算正常
    → 適合穩健投資者
    
    某生技股 HV = 80%(超級刺激)  
    → 股價從 100 到 200 再到 50 都有可能
    → 高風險高報酬,小資金玩玩就好
    
  • 🕐 何時使用

    • 投資前評估:HV > 40% 的股票,部位要控制小一點
    • 波段操作:HV 突然從 20% 跳到 40%,可能有大事要發生
    • 選股策略:保守投資者選 HV < 30% 的股票
    • 風險管理:HV 越高,停損點要設得越近

🚨 實戰警訊

  • HV 急升:從 20% 突然升到 50% → 可能有重大消息,小心接下來大波動
  • HV 歷史新低:長期維持很低 HV → 可能是「暴風雨前的寧靜」
  • 行業比較:金融股 HV 通常 < 30%,科技股可能 > 40%

ATR (平均真實波動區間):日內波動專家

簡單說:ATR 專門測量每天股價「上下震盪的幅度」,幫你設定止損點。

  • 🎯 主要用途
    • 設定止損:ATR × 2 或 3 倍作為止損距離
    • 判斷突破真假:突破幅度超過 ATR 才算有效
    • 資金管理:ATR 高的股票部位要小一點

布林通道 (Bollinger Bands):價格的「安全區域」

簡單說:布林通道就像股價的「跑道」,告訴我們股價在什麼範圍內是「正常」的。

  • 🛤️ 三條線組成

    • 中線:20日移動平均
    • 上軌:中線 + (2 × 標準差)
    • 下軌:中線 - (2 × 標準差)
  • 📍 經典訊號

    • 股價碰到上軌 → 可能回檔
    • 股價碰到下軌 → 可能反彈
    • 通道收縮 → 醞釀大波動
    • 通道擴張 → 趨勢加速

💡 小提醒:約 95% 的股價會在布林通道內波動,突破通道要特別注意!

📊 成交量類指標:跟著大資金走

OBV (能量潮):股票的「人氣指標」

生活比喻: 想像股票市場是個夜市,每個攤位(股票)前面排隊的人越多,表示這個攤位越有人氣。但光看排隊人數還不夠,還要看大家是來買東西還是來退貨的!

OBV 就是統計「買的人有多少,賣的人有多少」,而且用成交量加權計算。

白話解釋

  • 今天股票漲了 + 成交量很大 → OBV 大增(很多人搶買)

  • 今天股票跌了 + 成交量很大 → OBV 大減(很多人急著賣)

  • 今天股票平盤 → OBV 不變(買賣平衡)

  • 🕵️ 實際例子

    長榮海運分析:
    第1週:股價 160→170(漲),成交量 50萬張 → OBV +50萬
    第2週:股價 170→165(跌),成交量 80萬張 → OBV -80萬  
    第3週:股價 165→175(漲),成交量 30萬張 → OBV +30萬
    
    總結:股價確實從160漲到175,但OBV只增加0萬
    → 表示漲的時候買氣不足,跌的時候賣壓很重
    → 小心這波上漲可能不持久!
    
  • 🕐 何時使用

    • 確認突破:股價破新高 + OBV也破新高 = 真突破
    • 發現假突破:股價破新高但OBV沒跟上 = 假突破
    • 提前警告:OBV開始下滑但股價還在漲 = 要小心了
    • 抄底時機:OBV開始上升但股價還在跌 = 可能快反轉了

🎯 實戰技巧

  • 量價同步:股價和OBV同方向 → 趨勢健康
  • 背離警訊:股價創新高但OBV沒有 → 上漲力道不足
  • 領先指標:OBV通常比股價早1-2天轉向

VWAP (成交量加權均價):當日公平價

簡單說:VWAP 是考慮成交量的「真正平均價」,專業交易員最愛用!

  • 特色:每天重新計算,顯示當日的「公平價格」
  • 💼 專業應用
    • 股價在 VWAP 上方 → 今天買進的人大多賺錢
    • 股價在 VWAP 下方 → 今天買進的人大多虧錢
    • 大額交易常以 VWAP 作為參考價

MFI (資金流量指標):有錢版的 RSI

簡單說:MFI 結合了價格和成交量,比 RSI 更能看出「真金白銀」的買賣意願。

  • 💰 數值範圍:0-100
  • 🔥 MFI > 80:資金大量流入,可能超買
  • ❄️ MFI < 20:資金大量流出,可能超賣
  • ⚖️ vs RSI:MFI 考慮成交量,比較不容易被假突破騙到

A/D Line (累積派發線):主力動向追蹤器

簡單說:A/D Line 觀察成交量在高價和低價的分佈,追蹤「主力是在累積還是派發」。

  • 📈 上升趨勢 + A/D Line 上升 = 健康上漲
  • 📉 下降趨勢 + A/D Line 下降 = 真正走弱
  • 🚨 背離警訊:股價和 A/D Line 方向相反時要小心!

🚀 進階應用:複合指標系統

一目均衡表 (Ichimoku Cloud):日本武士的智慧

簡單說:一目均衡表是最完整的技術分析系統,一張圖看懂趨勢、支撐阻力和時機!

  • ☁️ 雲朵 (Kumo):動態支撐阻力帶
  • 📈 轉換線:短期趨勢方向
  • 📊 基準線:中期趨勢強度
  • 先行帶 A/B:未來的支撐阻力預測

💡 什麼時候用:想要一個指標解決所有問題的時候!

Beta 值:與大盤的關係

簡單說:Beta 告訴我們股票和大盤的「步調一致程度」。

  • 📊 Beta = 1:跟大盤同步
  • 🚀 Beta > 1:比大盤波動大(高風險高報酬)
  • 🛡️ Beta < 1:比大盤穩定(防禦性股票)
  • 🔄 Beta < 0:跟大盤反向(很少見)

五線譜指標:台股獨門秘技

簡單說:把股價變成「音符」,用五條線的相對位置判斷買賣點!

  • 🎵 五條線:5、10、20、60、120 日移動平均
  • 📈 多頭排列:五線由上到下按順序排列
  • 📉 空頭排列:五線順序顛倒
  • 🎯 交叉訊號:線與線之間的黃金交叉/死亡交叉

🎯 新手入門推薦:從這三個開始!

第一階段:基礎三寶 (建議練習 1-2 個月)

  1. 📈 SMA (20日移動平均)

    • 最簡單的趨勢指標
    • 股價在 SMA 上方 = 短期偏多
    • 股價在 SMA 下方 = 短期偏空
  2. 🌡️ RSI (14日)

    • 最實用的超買超賣指標
    • 先從 30/70 法則開始練習
    • 搭配價格走勢確認信號
  3. 📊 成交量

    • 最基本但最重要的指標
    • 放量上漲 = 健康
    • 無量上漲 = 要小心

第二階段:進階組合 (熟練後加入)

  • MACD:確認趨勢轉折
  • KDJ:抓短線轉折點
  • 布林通道:設定進出場區間

🤝 指標組合應用:1+1>2 的威力

經典組合 1:趨勢確認套餐

SMA + MACD + 成交量

  • SMA 判斷大方向
  • MACD 確認轉折點
  • 成交量驗證信號強度

經典組合 2:超買超賣套餐

RSI + KDJ + 布林通道

  • RSI 看大局面
  • KDJ 抓精確時機
  • 布林通道設定目標區

經典組合 3:風險控制套餐

HV + ATR + Beta

  • HV 評估整體風險
  • ATR 設定止損距離
  • Beta 控制部位大小

⚠️ 常見誤區提醒

新手最容易犯的五個錯誤

  1. 🚫 單一指標迷信

    • 沒有萬能指標,要多重確認
    • 建議至少用 2-3 個不同類型指標
  2. 🚫 參數頻繁調整

    • 不要因為一兩次失敗就改參數
    • 標準參數已經過長期驗證
  3. 🚫 忽略大環境

    • 指標只是工具,市場情緒更重要
    • 重大消息面前,技術分析要讓路
  4. 🚫 過度交易

    • 不是每個信號都要行動
    • 學會等待最佳機會
  5. 🚫 事後諸葛

    • 不要在圖表上找「完美」的信號
    • 重點是建立一致的交易邏輯

💡 實戰小貼士

  • 📅 建議從週線開始練習:日線雜訊太多,週線信號較可靠
  • 📝 記錄交易日誌:記錄每次決策的指標依據
  • 🎯 設定明確規則:什麼情況買,什麼情況賣,要事先決定
  • 💰 資金控制:單筆風險不超過總資金 2%
  • ⏰ 耐心等待:好機會不常有,學會空手等待

🎓 系統支援的完整指標清單

我們的 AHA 智投系統實作了以下所有技術指標,涵蓋各種分析需求:

📊 趨勢指標 (8種)

  • SMA, EMA, MACD, ADX
  • 一目均衡表, 五線譜, VWAP
  • 複合趨勢指標

動量指標 (6種)

  • RSI, KDJ, Williams %R
  • CCI, ROC, MFI

🌊 波動性指標 (4種)

  • HV (歷史波動率), ATR
  • 布林通道, Beta 值

📈 成交量指標 (3種)

  • OBV, MFI, A/D Line

🔮 進階指標 (4種)

  • 一目均衡表, Beta 值
  • 五線譜指標, 複合指標

🚀 開始使用 AHA 智投

想要實際體驗這些指標的威力嗎?我們的 AHA 智投系統已經整合了所有這些技術指標,並且提供:

  • 智能選股:自動運用多重指標篩選優質股票
  • 📊 視覺化分析:清晰的圖表和指標顯示
  • 🎯 個人化設定:根據你的風險偏好調整參數
  • 📱 即時提醒:重要信號即時通知

💡 記住:技術指標是工具,不是水晶球。最好的投資策略是:

  1. 多重確認:結合 2-3 種不同類型指標
  2. 風險控制:設定停損,控制部位大小
  3. 持續學習:市場在變,策略也要與時俱進
  4. 保持理性:不讓情緒影響判斷

📚 延伸學習

想要深入了解特定指標的計算方法和進階應用?歡迎查看我們的其他技術分析文章:

  • 「RSI 背離策略深度解析」
  • 「移動平均線的 10 種進階應用」
  • 「如何用布林通道設定完美進出場點」
  • 「成交量分析:跟著主力資金走」

📢 免責聲明:本文僅供教育和參考用途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有風險,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。過往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。

🎯 準備好開始你的智能投資之旅了嗎? 立即體驗 AHA 智投系統 →